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贰拾 五紽  (第2/3页)
。”    听到这句,应传安随而转开话题:“殿下有什么想逛的地方吗?”    陈禁戚挑眉:“你不是急着回衙中,有闲工夫陪我逛?”    “然,不过,”她抬头环视了街景,眸中划过街市彩灯的流彩,“在此之前,我有些想亲眼看的。”    不愧是商贾横行的郧阳,哪怕不是什么佳节吉日街市也热闹非凡,甚至时不时有祭祀的小拨人流举着燃烧的艾草祈福,据说是哪家大族请的,要办十五日祭礼。    应传安躲开飘着香烟的神龛,看那白雾弥漫开来,笼罩天地,本就拥挤的人群看起来更加繁乱。    清润的艾草气味随之飘散,眼前什么都看不清,竟有种不视自清的安稳,这种繁乱居然变成了叫人心安的平静,是独属于盛世的安定。    她拦下一身红衣随神龛走的打鼓人:“师傅,为什么要熏艾草,似乎还有三四日才到端午吧?”    鼓夫没有停下来,兀自打着腰鼓继续往前走。反到是一边看得乐呵的看客热情到:“娘子是外乡人?这是咱当地郧阳孟氏一族的习俗,提前三日就开始过端午,一过就过十五天,这才是第二天呢。他们家这么一cao劳,每年郧阳端午比新年还热闹,大家都能沾沾福气。”    “…孟氏?”应传安转头看那已经走了的祭祀队伍,随着飘荡的白雾散开,她猛热回忆起一月前孟氏二公子所说那些意味深长的暗示,明明敲锣打鼓一片欢腾,她仍难免感受到一阵寒气。    “这场祭祀要持续到什么时候?”    那人回答:“都说了这是第二天啊,还有十三天呢。”    “…他们孟氏年年如此?不是突然出现的?”    “你这小娘子怕是耳朵不太好,我都说过这是他们家习俗了,反正起码七年了。”    “为什么说起码七年?”她硬着头皮追问。    那人不耐烦起来,“不是,凑个热闹就行了,没必要对这事那么上心。”    她驻足太久,陈禁戚从神游街道中回神,猜到她有什么迫切要知道的,当机立断塞给那路人一块银子,“告诉她。”    见他如此行事,应传安挑了挑眉。    “这…”那人默默把银子收下,认真不少,“因为他家好像就是在几年前才开始大肆cao办的,之前都只在自家过过。”    “具体是几年?”    “这怎么记得。”那人哀叹,“娘子就别为难我了,我只记得反正是没有十年。这还因为十年前端午我娘死了,哎呦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放走了路人,应传安陷入长久的沉思。    “如何。”    “殿下。陈朝怎么丢的采石?”    “……”陈禁戚皱眉,“你是说隋将贺若弼攻陈?”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“隋军在两军交界的江中大肆换防,大列旗帜,营幕被野,似有发兵之势。待陈军防备,又告陈不过交代防军,反复多次。每逢隋军动作,陈以为不过交代防军,及至隋军当真渡江攻城,陈无戒备,故失采石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“你担心这祭祀是同隋军一样的换防惑敌之计?”    “正是。”    “非我轻视。隋时大兴换防少说有百人动作,便能掩护百人;这祭祀队伍再多不过数十,哪怕其中真有蹊跷,又能如何?”    应传安长吁一口气:“这就是我纠结的。”    她收回视线,“但愿只是我多虑。”    祈福的队伍彻底远去了,熏烟也消散无踪,人流涌动,戏语嘈杂,应传安站在原地,心里竟然显现出一种河清海晏的安宁,好像方才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只是大梦一场。    她压力太大了。应传安擦了把脸,从头到尾理了遍近况,忽地发现事件都模糊起来,它们会带来什么,改变什么,颠覆什么,本来自然而然的联想,此时全然不存在似的,她努力地捕捉自己先前的疑虑,越是深思,异常的事物越是显得混沌,最后那种让人疲惫的焦虑竟然藏进平静之中,与熙熙攘攘的人群融为一体了。    夫妻,游侠,小贩,她们身上无有半点混乱的影子,穿红着绿的小孩提着提灯走过,金扣玉带,粉面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